——赵吴善大娘壮烈牺牲事迹
在长白县新房子乡佳在水村,一位朝鲜族老大娘长眠于八道沟河畔,她就是为抗日联军带路,舍生忘死劈开敌人炮楼大门,英勇牺牲的53岁的赵吴善大娘。她壮烈牺牲的事迹和千万革命英烈一样,被长白县人民传颂着。
赵吴善大娘,于1884年3月23日出生在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下巨水人寺洞。在日本帝国主义侵掠下的朝鲜,赵吴善一家贫困不堪,家境异常困难。为了谋生,她们一家只好背井离乡,搬到三水郡凯云城开荒种地。后又迁至长津江河口新加坡附近居住,老伴刘光允当长工,劳累成疾死去。赵吴善大娘愤世嫉俗,对日寇在朝鲜的野蛮暴行无比愤恨。她怀着不当亡国奴的沉重心情,带领三个孩子偷偷越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吉林省长白县新房子乡佳在水村落户。
赵大娘在佳在水村定居后,领着孩子种地、打长工,苦难的一家仍然没有过上好日子。日伪军经常骚扰,地主老财残酷剥削,穷人为什么这样苦?天下为什么这样不公平?穷人什么时候才能不受苦?赵大娘对这些问题百思不解。
1937年,是抗日联军鼎盛时期,佳在水附近的西大顶子、北大顶子、东大顶子,成了抗日联军活动的中心。抗联二军四、六师和一军二师,经常在这带密林中神出鬼没地消灭着敌人。由于六师的抗联战士秘密到佳在水村募集给养,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激发了赵大娘的爱国热情,使她认识到:为了穷人得解放,必须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于是,她深明大义,秘密参加了支援抗联活动,成了抗日联军地下联络的联络员①。赵大娘自从担任联络员后,经常领着孩子,以进山打柴和挖野菜为名,给红军送情报、送给养,并秘密动员村中妇女支援抗日联军。
1937年春,赵大娘为了帮助抗联筹集物品,蹚河到新房子村偷偷买了布匹。藏在顶水罐中,借顶水之机送给朱三龙③,然后由朱三龙老人将布匹装进麻袋,趁夜送到佳在水北孤山子岗顶秘密联络点,交给抗日联军接头人。
1937年夏,抗联地下工作者朴德山②秘密和赵大娘接头说:“大崴子附近山洞(今称红军洞)里有5名抗联伤员在那养伤,老人家给点药送去。”并把联络信号告诉了赵大娘。几天后,赵大娘带领儿子装扮进山打柴禾,把药品藏在柴捆里,顽强地支撑着身子,蹚水过河,终于把药品送到伤员手里。此后,赵大娘经常偷偷不断地给伤员送粮食和药品,不辞辛苦地关怀与照顾伤员,终于把5名伤员护理好,使他们安全归队。
1937年秋,日伪军在我县大搞归村集屯,实行经济封锁,切断群众与抗联的联系。这时,抗日联军的供给越来越困难。赵大娘没有被鬼子的“三光政策”吓倒,她宁肯全家饿着肚子,也要把家中仅有的土豆、大麦米,秘密地送给抗日联军吃。
1937年冬,抗联六师在北大顶子刘家大院一带活动时,饥寒交迫,粮食奇缺,甚至以树皮草根充饥。当时,部落警察分驻所、村公所对百姓严密监视,乡亲们为抗联送给养十分困难。在这极为困难时节,六师派抗联战士乔邦义到赵大娘家募集粮食,赵大娘二话没说,立刻找到地下交通站崔风洙商量,秘密发动妇女筹集不少粮食,由她和朱三龙老人联系10余名群众,骗过敌人岗哨,克服重重困难,把粮食送到白石砬子平甸子秘密联系点。
1938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抗联六师从东、西、南三个角落夜袭佳在水村。分驻所的伪警察龟缩在城墙北角炮楼中,向我军猛烈开火。赵大娘家离炮楼很近,只隔两所房子。她听到枪声很紧,立即把二小子拖到地下,抱起三儿子躲在灶坑跟前。由于敌人炮楼里不断喷射着火舌,战士进攻受阻。于是,师部派一名排长带领一个班,偷偷摸到赵大娘家求援,说:“大娘,敌人炮楼门在哪里,怎么才能打开?”赵大娘把生死置之度外,倔强地对这位排长说:“这些警察狗子很鬼头,把炮楼门开在后面,黑天瞎火很难找。你们放心,我领你们去。”说完,放下孩子,从墙角再拿起一把劈柴斧子,带领战士们去摸炮楼子。那位排长一再劝阻:“大娘,小心流弹,危险!你告诉我们炮楼门在哪儿就行了。”赵大娘催促着说:“人生地不熟,告诉你们也不知道,快走。”当快摸到炮楼时,赵大娘对抗联战士们说:“别往前摸了,你们就在这儿等着。”说完,她飞快地跑到炮楼北门,举起斧头猛砍!警察狗子听到炮楼下边有人砍门,立刻向炮楼门那儿胡乱开枪,不幸,赵大娘腿部中弹倒下了!在这生死悠关时刻,赵大娘不顾个人安危,坚强地挣扎着爬起来,使尽全身力气,终于把炮楼门砍开了。可是,这位英雄的母亲却又被敌人子弹打中而倒在血泊中,她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三个心爱的儿子,离开了她所眷恋的长白山川大地……
赵吴善大娘用自己的身躯,为抗日联军铺平了进攻的道路。抗联战士们,满腔怒火冲上炮楼,把警察狗子全部击毙,为赵大娘报了仇。
烈士赵吴善大娘不愧为伟大的母亲,在她身上体现出中国妇女坚强不屈的高风亮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她的英勇斗争事迹,至今在长白县人民中传颂着。
注:①据抗联六师八团老战士乔邦义介绍,抗联自1936年冬始,即在我县重点村屯建立了群众性的地下联络网,发展了一批联络员。
②朴德山,原名金一,早在1934年即是安图县车厂子抗联根据地的地下工作者。1937年任抗联六师八团一连指导员。
③朱三龙,是当年地下联络网的联络员。农民崔风洙,在地下交通站工作。